岗位设置方案 第1篇
1、、部门内部岗位调动
部门负责人提出调动理由——分管领导审核——报管理部注:由辅助岗调至技能岗必须报公司总经理审核后方可按上述程序执行。
2、跨部门之间调动
管理部开具调令——调出部门负责人签字——工作交接——调入部门负责人签字——管理部确认新岗位的薪资等级——分管人事副总经理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管理部备案——新部门报到
注:必须是调动申请得到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按上述程序操作。
3辞职流程:合同到期,员工本人提前30天向上级口头提出,同意后写上书面报告——批准到公司的人事领取相关表格填写——填写离职循环单。移交清单 (文件 财物 票据 劳保,储物柜,钥匙)相关负责人签字,全签好后——交回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给工资结算清单。
3.辞退流程跟辞职的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就是找理由!
辞退员工的技巧
一、因业绩不好需要辞退员工 1、可能寻求直接主管的帮助,因为直接主管最了解员工的业绩,也最有发言权。有可能的话也可以让他/她一起参加。当然预先要准备好过去的业绩记录,使得谈话更有说服力。这是以理服人。 2、是要寻求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给予一定补偿,每服务一年给一个月的薪水补偿。而且可以再和总经理或业务经理讨论给予更多。这是以法待人。 3、从将被辞退的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对方一起讨论被辞退的原因,这样做能让员工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对方一些帮助,如:写推荐信等。 二、因公司效益不佳辞退部分员工。 这种情况下要制定一个全面的沟通计划。而这个计划不能等到决定裁员再实施。 在战略层面上公司要定期地与员工沟通公司业绩,坦诚布公地讨论公司的处境和可能的走向。可采用非正式渠道的沟通方式,先通过员工,告诉他们公司将会……不至于到裁员的那一天员工没有心理准备。 在战术层面上要和所裁员的部门经理密切合作制定具体时间表,比如将员工分流处理,有市场竞争力的可以先走,需要公司帮助的可以作为第二批,把最困难的留在最后处理。 在补偿上面当然首先要符合法律要求,除此之外向管理层争取更多财政支持。对于早离职的员工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三、建议性辞退:让员工知难而自退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总裁让我裁掉某位特别“聪明”的人,我就直接告诉他,你做得一些事可能让总裁不开心,不如先行退出,后续的事情我来替你办理,对方是个上海人,立即接受我的建议,这说明了二个问题:一是他的确做过一些不太合适的事情;二是他愿意这样保全自己的名誉,是自己炒掉公司,很有面子。到现在我们的关系还很好,而且总裁也非常满意我做事的迅速。岗位设置方案 第2篇
为了使各部门便于实践与操作,现就合理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补充如下:
一、关于设岗内容
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岗位,是指职务、职责和任职条件的统称,而不是以某人而定,岗位是相对固定的,而人是可以变换的,任何在这个岗位工作,担任这个职务的人,都应具备这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因此,岗位的设置和分布、职务的合理确定,是以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合理的分工为基础、以合适的任职条件作为保证的,否则,无法体现合理设岗的原则,也无法说明岗位分布、结构的合理性。无序、混乱的岗位分布,无法达到整体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也会造成因人设岗、多设岗的现象。
二、关于设岗原则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以事为中心,因事设岗,事职相符,由岗择人。一个单位或部门,如何合理地设置岗位,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际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岗位设置只能根据目前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工作需要,在现有编制人员和获得的职务数额内进行。所谓实际需要,指的是现阶段明确的任务,是必须实施的、是可进行的,不是规划的、将来的任务;所谓可能,即已核定的编制定员和职务数额。
(二)最少岗位数量原则。任何一个机构,其岗位的数量是有限的,某一机构岗位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机构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该机构任务的多少、复杂程度,以及人员的需求和经费状况等。因此,岗位数量只能以一个职务岗位饱满的工作量和履职标准,按最少岗位数额的原则来确定。一个岗位能承担和完成的,不能设两个岗位。以达到少投入、获得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
(三)最低职务岗位原则。也称能级层次原则。不同的工作层次、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任务,职责不一样,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对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样。一个机构最高职务档次岗位究竟设置到哪一级,应由上述因素确定,按其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从低岗设起,避免低岗位能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而设高的岗位。
(四)协调配合的原则。也称整分合原则。即任何职务岗位都不能孤立地设置,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上下左右协调配合的关系。每个职务岗位要在整体目标、任务下有明确的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协调配合、优化组合的岗位群众。因此,在设置岗位并作合理分布时,必须以机构的职能、目标为依据,进行层层分解,直到每一项具体工作,合理确定到每一个岗位。评价职务岗位是否合理设置,要看其目标任务是否明确具体,职责是否符合整体职能的要求,与其他职务岗位是否协调配合。
(五)人事结合,逐步过渡的原则。以事为中心,并不是完全不考虑人的因素及现状,这就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岗位设置和调整中,在坚持聘任制原则的前提下,采取稳妥的过渡办法,如国家指令性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博士、硕士研究毕业生的期满考核定职定岗问题;军队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安排;科研体制改革后,部分科研单位处在转换调整之中,职能不清、任务不固定,其岗位设置不可避免地要有一定的活动性,以便适时地进行有必要的调节。
三、关于设岗的方法步骤
(一)组成工作班子
为了保证岗位设置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完成岗位调查、分析评价、拟定设岗方案和岗位说明书等基础工作,各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可吸收有关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或业务技术骨干)参加的工作班子。如果单位规模小的,由人事部门和业务领导共同进行这项工作。
(二)进行岗位调查 以现在各类各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履职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大小、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为基本内容,搞清现有岗位的实际情况,这是下一步确立岗位的基础。各单位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采取填表、问卷、访谈、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进行岗位调查,为岗位分析评价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依据。 (三)基层提出初步意见
基层(科、室、系、车间)在一般情况下,对所属的岗位现状、特点和工作负荷最为清楚,因此,基层的岗位设置意见,是整体合理设置岗位的一个重环节和基础。各单位可采取由基层申报岗位的办法,提出初步的设岗意见,并附必要的说明,包括名称、档次、设置理由、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大小、难易程度、具备条件等。
(四)进行岗位分析与评价 在岗位调查的基础上,工作班子要对原有的岗位状况及基层设岗初步意见进行分析评价,综合平衡设置方案,重点是分析评价岗位设置的合理性。看该岗位设置有无必要,依据是否充分,职责、任务是否明确具体,设高了还是设低了;看该岗位的工作与其他岗位的工作是否交叉重复、程度如何,是否合理搭配;看该岗位的工作量是否饱满。 (五)提出岗位设置的整体方案
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拟定各个岗位分布的总体方案,排开现有人员的因素,按照合理设岗应遵循的原则,将首次评聘中已使用的职务岗位数,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任职条件及专业特点,按《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情况表》的要求,分布到各个基层;首次评聘后剩余的职务数额和因自然减员空出的岗位数额,可在今后经常性评聘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逐步明确分布。政策性不占职务数额的岗位,也应同时与整体工作考虑,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六)拟定岗位说明书(岗位职责)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说明书》是对每一个岗位(特别是高级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工作标准及有关事项的文字说明,也是上岗人员履职、考核的基本依据,一般要求每一职务岗位都应有一份岗位说明书。如果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完全相同的岗位,可以合用一份说明书(或称标准岗位说明书)。各单位应参照现有的29个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的档次职务职责的基本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进行细化,分专业、分档次拟定各个岗位说明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岗位名称:按《试行条例》规定,分专业分档次命名。
2.岗位编号:反映该岗位在本单位的分级职务限额内的排列序号,以便今后能有效有序地掌握对岗位的推荐评审,编制办法由各单位自定。
3.工作内容:对工作任务的描述。必须包括工作性质、任务,工作范围、程序、方法,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等等。
4.工作标准:完成本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时,应达到的质与量的基本要求,以及工作结果的体现方式。
5.责任轻重:本岗位职责与权限、工作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6.所需资格条件:指本岗位所要求具备的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程度,以及资历、能力等。 (七)审定
设岗方案及岗位说明书草拟后应提交单位职改领导小组或单位领导审定,审定的内容及重点是:
1.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精简,不同层次的数额的分布是否恰当,局部与整体是否协调,最高档次设置是否合理。
2.岗位设置是否控制在编制定员及岗位数额内。
3.根据目前一段时期的任务变化情况,哪些岗位还需调整。
(八)按程序报批 单位提出的设岗方案,经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后,按隶属关系,报相应省、地、县人事职改部门审批。 (九)人事结合动态管理
设岗方案一经批准,即可对岗进行推荐评审和聘任。一段时间后根据任务变化、编制定员增减,岗位设置应按必要的程序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一时无法进一步调整的过渡岗位,以及政策性专门设置的岗位,当其随着自然减员消失后,而引起的职责、任务分布不平衡时,可作出适当的调整。
岗位命名规则:
职能+职务等级,如薪酬主管,薪酬就是职能、主管就是职务等级;
做岗位命名前,你需要建立内部职务序列表,先把职务类别搞清楚,这个根据公司职务数量确定,一般分为二级,职位特别多的分为三级;
同时也要建立好职务等级序列,比如行政序列:助理、专员、主管、经理;工程师序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深工程师等;职务等级序列可以参考国际通用的五级岗位等级标准。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副职的设计,针对各个部门如何设计好副职。
岗位设置方案 第3篇
人力资源部门岗位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企业家管理风格、企业文化、企业习惯、人员素质、企业所在地等。 以公司规模为例,如果是小型企业,可以设HR经理一人、助理一人;中型企业,可设HR经理一人、专员二到三人,分别负责招聘、薪酬、培训、绩效考核,另可设文员一名,负责协助工作;如果公司是大型企业,这时人力资源部门的岗位应当更加细化,需设人力资源总监1名,负责总体决策事务,人力资源经理一名协调各个主管工作,人力资源主管若干,分别负责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资关系等人力资源模块,当然并不是一人一个模块,而是更具公司具体性质等进行调整,设专员两三名。 当然,以上这些都应该综合考虑行业、本部门业务水平、政策环境进行宏观调整。
岗位设置方案 第4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sanbenxilang
岗位名称|部长|岗位编号|所在部门|审计部|岗位定员|1|
职务等级|薪酬等级|A8|
直接上级|董事长|分管副总经理|所辖人员|直接下级|审计部副部长|
一、职位描述:|作为集团公司的监督部门,负责审计制度与流程的制定,实施各项财务审计与专项审计,并向公司高层及董事会提供审计报告。|
二、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一|职责表述:组织拟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政策及操作方法并监督执行|
工作|任务|拟订集团审计计划|
组织开展各类经营审计工作及专项审计工作|
监督集团和下属子分公司经营管理各方面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违反公司制度、妨碍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处理|
监控集团及其所属全资、控股企业的投资行为|
职责二|职责表述:负责对审计部日常工作的管理|
工作|任务|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准备审计报告|
审阅财务报告及工作底稿,确认会计记录的真实可靠性以及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监督、检查公司制度的落实情况|
指导下属员工所使用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培训审计人员使其了解国家财务准则要求|
跟踪审计建议的执行,实施后续审计工作|
职责三|职责表述:开展审计合作|
工作|任务|对审计部门无法单独完成的项目,采取合作方式或者委托外部审计部门执行|
建立与中介机构、上级审计部门及公、检、法部门良好的关系|
组织开展审计合作,完成审计任务|
<b
岗位设置方案 第5篇
工作任务
(一)科学设置护理岗位。
1.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2.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是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其他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非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应当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3.根据岗位职责,结合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明确岗位所需护士的任职条件。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二)合理配置护士数量。
1.按照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临床护理岗位要结合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2.病房护士的配备应当遵循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要求,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应当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3.根据不同专科特点、护理工作量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需要24小时持续性工作的临床护理岗位应当科学安排人员班次;护理工作量较大、危重患者较多时,应当增加护士的数量;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护理。
4.医院应当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建立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及时补充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的缺失,确保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力的应急调配。
(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1.医院应当建立并实施护士定期考核制度,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日常工作和表现为重点,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奖励、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挂钩。
2.工作业绩考核主要包括护士完成岗位工作的质量、数量、技术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职业道德评定主要包括护士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患者权益的情况,其中护理管理岗位还应当包括掌握相关政策理论、管理能力、德才兼备的情况;业务水平测试主要包括护士规范执业,正确执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护士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依据,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并向工作量大、技术性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4.完善护士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工作业绩、技术能力,更加注重医德医风,更加注重群众满意度。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放宽职称晋升的外语要求,不对论文、科研作硬性规定。
(四)加强护士岗位培训。
1.建立并完善护士培训制度。根据本医院护士的实际业务水平、岗位工作需要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实施本医院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加强新护士培训。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应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应当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诊疗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技术等,以临床科室带教式为主,在医院内科、外科等大科系进行轮转培训,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专科护理培训。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按照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等专业领域的骨干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加强护理管理培训。从事护理管理岗位的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参加管理培训,包括现代管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等,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五)保障合同制护士权益。
1.医院应当根据核定的人员编制标准,落实护士编制。医院不得随意减少编制内护士职数,不得随意增加编外聘用合同制护士。
2.医院落实国家有关工资、奖金、岗位津贴、福利待遇及职称晋升等规定,保证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与编制内护士享有同等待遇;合同制护士同样享有参加继续教育权利。
3.医院应当根据服务规模、床位数量和床位使用率等因素,动态调整护士配置数量并落实护士编制,保证医疗护理质量。
岗位设置方案 第6篇
企业如何进行岗位 定员 设计 岗位定员是企业组织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定员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与岗位设置的匹配,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和人力资源的引进,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要想岗位定员做到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工作分析,同时,结合对公司历史资料和行业有关资料的研究,既立足企业的现状,又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工作分析是岗位定员的前提和基础 工作分析是指通过对组织和岗位体系的梳理,对岗位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对工作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的过程。通过工作分析形成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 通过对访谈、调查问卷和《工作日志》等调研资料的分析,探寻并研究企业岗位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职责范围与岗位是否匹配 岗位职责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根据岗位的核心工作设定,另一方面也考虑了企业自身的需要。同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岗位职责都会有所变化。岗位职责定位是否合理,要看其职责范围与岗位是否匹配。比如与仓库保管员对帐职责属于会计岗位,若放在仓库管理员岗位上,既增设了岗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工作流程也不顺畅,影响工作效率。 2、职责是否存在交叉 职责交叉将造成工作中的推诿、扯皮,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例如项目回款,销售业务员的职责中有,负责实施的项目经理的职责中有,直接的后果是回款不力责任在谁无从界定,回款工作的协调无从进行。 3、职责的协同是否兼顾 企业中的不少工作目标是通过岗位之间的协同而实现的。工作流程中的上下游之间有协同,横向岗位之间有协同,协同职责不明确,工作效果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影响整个工作形成闭环。比如车间主任要保证交货的及时性, 首先材料的供应应及时,要想材料供应及时,生产计划必须及时,生产计划要及时,销售计划必须及时,销售计划要及时,销售业务人员对客户需求的反馈要及时… 4、工作是否存在空白 岗位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设置的,工作分析时应找出工作中的空白点,使空白点的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上。 5、工作量是否饱满 工作量不饱满,要考虑相近工作的兼职。 通过工作分析解决以上问题,做到每个岗位的职责定位比较清晰,工作任务的划分比较合理,岗位设置科学、合理,企业的岗位定员工作才具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历史数据分析对比 企业历史数据是企业业绩的反映,典型数据应选取企业业绩较好,员工素质较好,市场形势较好的年度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假设前提,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状况。分析数据包括: 企业的经营指标: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合同额、利润等指标。通过对比,确定企业的营运状况。比值大于1,说明营运状况处于良好的上升渠道。 企业的人员规模和人均人工成本。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规模的扩大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是正常现象,需要分析的是在绝对成本上升的同时,其相对成本是升还是降,企业的发展趋势是绝对成本可以上升,但相对成本应持平或下降。即企业应实现价值的增值。 人均人工成本与人均销售收入的比值:即投入产出比。自身数据的比较反映了企业的增长趋势。比如一企业,2000 年的投入产出比为1:41.52;2001 年为 1:21.42。投入与产出的比是下降的。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原因中人工成本的上升是直接的原因,此外创业的激情不如以前,新市场的开拓增长量很 小等都决定了投入产出的比下降。外部市场竞争的激烈,行业成本的普遍增加等,影响了投入产出比的上升。 与自身历史数据相比,若不如以往,则在定员时应考虑控制人员规模,乃至减员。 三、行业数据分析对比 投入产出比应在与企业自身的历史数据相比的基础上,与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 与行业数据相比,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有待改善。 前一案例中的企业,与自身历史数据相比其投入产出是下降的,但整个行业的水平也是下降的,与行业相比,该企业盈利状况良好。 这样就可参考行业的定员情况进行企业的定员。若低于行业水平,则在定员时应考虑控制人员规模,乃至减员。 四、岗位定员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首先,岗位定员应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核心,做到"科学"、"合理"。科学是指定员要符合劳动管理的一般规律,做到"精干、高效";合理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合本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考虑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挖潜员工潜力的可能性来确定定员数。 其次,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应协调,主要包括:直接与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生产人员内部基本工人与辅助工人的比例;各工种人员内部比例关系;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全体员工中的比例;员工的性别比例等; 第三,进行专业化定员,由专业人员推进定员工作。 定员的方法有多种。企业的性质不同,所采取的定员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企业适合按劳动效率定员,有的企业适合按设备进行定员,有的按人员比例定 员,有的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但不管采取那种定员方式,都要遵循定员工作的基本规律。都要对影响定员的各种因素加以充分的考虑。 定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管理人员个人的因素 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将影响到定员的数量,管理人员能力强、整体素质较高,则所需的管理人员就少。 下属的能力高,如果下属的能力较强,且素质好,则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将减少。 是否受过良好的培训,如果管理人员和下属都受过良好的培训,则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也可减少。 2、工作因素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或相似程度,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或相似性越高,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 工作的复杂程度,下属的工作越复杂,不确定性越高,越需经常向上级请示,则需要管理人员的数目也较多; 下属工作之间的关联程度等,关联程度越高协调的量越大,则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多。 3、环境因素 技术因素:技术水平的高管理人员相对需求少,技术水平低,则相反;此外,空间因素、组织结构等同样是定员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定员后的后续工作 定员后的工作是人员的配置。人员的配置建议首先满足重点工作岗位上的用人需要,再按照工作进度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批配备。 定员工作应进行动态的管理,定员方案修订要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结合生产实际,根据技术、组织条件和工艺的改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程度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定。 定员标准一般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一年进行一次修订,并与劳动定额的修订相结合。 当工作岗位或某种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局部生产任务调整时,应作个别修订或部分修订;生产技术或组织条件发生临时性变化时,可以进行一次性修订。 企业应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条件和组织管理水平,来提高定员水平。
岗位设置方案 第7篇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岗位职责 第一节 公司 总经理岗位职责 一、 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公司董事会决议。 二、 贯彻公司公司的管理体制和层次管理原则,决定公司组织架构的设置及其职权与相互关系。 三、 负责管理资源配备,决定管理人员的录用、考核、奖惩、晋升及公司内部人事变动。 四、 审核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审定年度经营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 审核公司预算,控制管理资金使用、降本增效,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六、 审核公司(项目)重要设备改造,拓展、开发服务项目的决策方案,决定后组织实施。 七、 主持业务合同(协议)的审核并签署。 八、 定期召开管理例会,听取工作汇报,协调处理部门、项目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关系。 九、 组织制定公司内部劳动报酬、奖金分配、福利分配等决策和管理制度。 十、 履行董事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岗位设置方案 第8篇
1.技术主管职位名称 技术主管 职位代码 所属部门 技术部
职 系 职等职级 直属上级 技术总监
薪金标准 填写日期 核准人职位概要:组织制定和实施技术方案、产品研究开发方案与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工作内容:%组织公司新产品的研究试制工作及现有产品的改进工作;
%主持公司产品性能分析、技术可行性研究与评定工作;
%组织制定产品工艺方案、编制工艺文件的技术标准;
%建立健全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落实公司产品质量认证准备工作;
%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组织公司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工作;
%编制公司年、季、月度产品研究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
%主持编制公司年度研究开发经费预算,并控制经费的总体支出;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教育背景:◆理工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培训经历:◆受过项目管理、管理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
经验:◆有5年以上从事技术支持服务经验,有技术管理相关工作经验。
技能技巧:◆熟悉企业产品结构、性能、机理、使用方法等;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产品使用相关问题。
态度:◆知识面广、善于与各类性格的人交往,善于沟通与交际;
◆有较强应变能力,有责任心,对人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优秀的团队合作意识。
工作条件:工作场所:办公室。
环境状况:舒适。
危险性:基本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
直接下属 间接下属晋升方向 轮转岗位